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呼和浩特地区大中院校蒙汉族正常成人下颌升支区进行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及精确测量技术,获得下颌孔的位置及下颌管在下颌升支的三维走行的一些数据,再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一系列有用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临床上下颌升支区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设计及正颌外科手术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呼和浩特地区符合正常标准的蒙汉族成年人各30名(其中蒙古族男15名,女15名;汉族男15名,女15名),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下颌骨升支区1mm层厚的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重建工作站,利用应用软件MPR(CT多层面图像重建)进行三维重建,在选取的截面上以下颌孔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交点为下颌孔中心.测量其至下颌支前、后缘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及下颌切迹最凹处的垂直距离从而确定下颌孔的位置。取下颌孔下5mm、10mm、15mm水平断面测量下颌管距下颌骨前、后缘及颊舌侧骨面距离的有关数据,以确定下颌管的走行。对所测量的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项测量值经统计学处理,获得蒙汉族正常成年人相关测量值。
2)蒙汉族左右两侧各项对应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下颌孔的位置及下颌管的走行蒙古族男女、汉族男女、蒙汉族女性有差异(P<0.05),蒙汉族男性无差异(p>0.05)。
结论:
1)利用应用软件MPR(CT多层面图像重建)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图像清晰,数据准确。
2)总结了呼和浩特地区蒙汉族正常成人下颌升支区下颌管的走行及下颌孔位置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该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3)下颌升支区下颌管形成后,在颊舌方向的走行是:下颌管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渐远离,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在前后缘方向的走行是:下颌管逐渐远离后缘而向前缘靠近,距下颌前缘较下颌后缘为近。下颌孔不在下颌升支前后水平线的中点,而是水平线中点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