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华严寺辽代佛教造像,堪称我国现存辽代佛教造像之精华,观者从中可以感受辽代佛教艺术的造型风格、时代特征及民族情怀。契丹民族虽与各民族长期杂糅相处,但并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从而失去本民族特征,也没有对其他民族的风貌特征一味模仿,而是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逐步融合形成了带有本民族艺术风格、游牧特征的独特审美文化。殿内佛教造像为辽时期最具代表性作品,是研究辽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最佳场域。在整体上显现出辽代契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呈现出了辽代独有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下华严寺佛菩萨造像的佛坛排布、体貌姿态、莲座形制等诸方面特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总结出辽代佛教造像系统的审美特征,是一种结合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创造出来的特殊的辽代佛教样式,是契丹民族在佛教艺术上接受中原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独具魅力的特色表现,这种样式带有独特的草原游牧民族性格,它将中原文化的内敛含蓄与游牧民族的粗犷豪放互相冲突、碰撞、融合,在艺术上就诞生出辽代下华严寺这样世所瞩目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