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力球从1991年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由最初的竞技对抗形式增加到了套路演练形式,它的技术在不断更新、动作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而相关理论的发展却没跟上脚步。为此,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参与体验法,试图通过对握拍、运动方位、基本动作技术的研究来构建和规范柔力球套路基本技术。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柔力球竞技和套路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为促进柔力球套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协调,为指导柔力球套路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便利,从而加快柔力球学科理论建设。研究结果:1、柔力球套路握拍的一些基本方法主要是以正握、侧握为主,横握、倒握、倒侧握、倒横卧等为辅。握拍的松紧适度是灵活性的前提,而握拍的灵活性还需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柔韧性锻炼;其次要注意手指基本力量性的训练;再次,需要经常进行多带球做换拍动作的练习。此外,研究发现球拍与小臂合成的角度越大,其控球难度也就越大,所以需要注意合理调整球拍与小臂合成的角度从而增加控球的稳定性。2、根据球拍运动轨迹中先行部位的原则,将其基本分为三类:推拍(拍头先行)、摆拍(拍侧框先行)、拉拍(柄端先行)。并提出要体现柔力球“柔”的特色,那么套路动作中应多使用拉拍的动作,因为拉拍是由腰送肩、肘、腕,再通过拍柄到拍头,它更能实现力的层层递进、节节贯穿、连绵不断,从而给人一种动作飘逸、优美、柔软、流动律强的特有美感。3、根据解剖学人体直立时的基本方位,以肩轴原点为0位,将前、右前、右、右后、后、左后、左、左前等八个方位分别进行了数字化定位,并根据每个方位又分成上、下两个方位,如1上、1下,加上0上、0下则得到27个方位,即米位空间。这种方位的数字化建立使训练集体规定套路的方位角度的规范有了依据,对判定动作是否到位提供了量化的标准,也便于让编导、教练、队员按共同遵照执行的米位坐标来教与学。4、通过三类圆的轨迹,根据套路动作元素中的推、拉、摆、翻,由简到繁原则提炼出以下套路基本动作技术:(1)立圆技术:左右摆动、左右摆翻、加上步法的左右摆动(如飞龙二套里的四方摆动)、加上步法的左右摆翻;左右绕环、左右绕翻;侧移步法的左右绕环和左右绕翻;(2)平圆技术:左右旋转、左右旋翻;螺旋盘绕、螺旋盘绕翻;(3)斜圆技术:八字绕环、八字绕翻,侧旋转体,侧旋转翻。根据米位空间,对以上技术进行逐步训练,利于增加控球的能力。5、绕环的技术和翻拍的技术要领的根本在于源源不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区别在于,绕环不要求手指捻动,那么要想绕环一周必须注重手臂关节之间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三者的配合;而翻拍的动作的关键在于小臂的拧转和手指的捻动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