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是全球经济的一大特征,其产生的新的分工形式——GVC分工,使产品生产过程分割成模块化的工序区段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国凭借着不同的要素禀赋参与到全球生产体系中。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参与GVC国际分工中普遍处于价值链的低价值增值区段,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被控制、被俘获的地位。为改变这一局面,制造业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到价值链中,并在逐渐纳入GVC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本文把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和GVC分工地位结合起来,研究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地位、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着重从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角度探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行为,首先阐述了 GVC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地位的现状,按R&D密集度将制造业不同行业划分为四类: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并对各行业用TC指数、RCI指数和GVC指数进行衡量;接着运用GVC理论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两种GVC驱动机制下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然后提出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对分工地位影响的基本假设,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从一步一步的分析中回答我国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如何,不同的制造业企业为什么进行投资、如何投资,企业目前所采取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是否有助于GVC分工地位的提升,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从GVC分工地位的视角向政府和企业提出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战略和策略的建议。本文得出基本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制造业企业分工地位现状,得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和GVC分工地位仍然有待提高。(2)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GVC分工地位主要有两种驱动力,企业应基于这两种驱动机制选择相应的投资模式。上游的企业一般属于生产者驱动型,海外投资主要是获取和维护技术优势,适宜采用新建投资的投资模式;中、下游的企业一般属于购买者驱动型,海外投资主要是扩展海外销售渠道,适宜采用跨国并购的投资模式。(3)使用实证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对GVC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结果显示,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倾向采用跨国并购,但是这种投资模式并不利于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位于价值链中、下游的企业更多采用新建投资这种进入模式,但是实证结果却表明采用跨国并购投资模式能显著提升分工地位。总而言之,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GVC分工地位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模式对于制造业未来的结构化转型和全球化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上游企业适宜采取新建投资模式,中、下游企业适宜采取跨国并购投资模式。由于受数据和篇幅所限,本文没有进一步考虑影响投资模式选择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其他因素,希望能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分析这些因素以便进一步探讨不同投资模式选择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