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多发性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在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前瞻性选取首次发病、病程<7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特点分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 multiple brain infarction,AMBI)和急性单发性脑梗死(acute single brain infarction,ASBI)(对照组),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31例。其中前循环129例,AMBI 69例,ASBI 60例;后循环71例,AMBI 28例,ASBI 43例;前后循环均有者31例。(2)前循环69例AMBI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ASBI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AMBI与ASBI相比,AMBI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5),ASBI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5)。(3)后循环28例AMBI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组卒中19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1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43例ASBI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5例,其他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AMBI与ASBI相比,AMB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5),ASBI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5)。结论1.前循环AMBI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ASBI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与ASBI相比,后循环AMBI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区域梗死可能的卒中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或心源性栓塞,小脑后下动脉区域梗死可能的卒中机制为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动脉-动脉栓塞或粥样硬化血栓形成。3.前后循环均有患者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其次为心源性栓塞。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栓塞机制。4.与ASBI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于AMBI中,而前后循环的AMBI多见于栓塞,尤其需关注动脉源性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