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物的组成结构直接影响了矿物的浮选特性,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矿物的相关特性,本文对黄铜矿晶体构型做出了深入的探究。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分析了黄铜矿的能带结构、态密度、Mulliken布居、和前线轨道的相关性质,研究它们与黄铜矿构型浮选特性之间的关联。通过对矿物表面剪切过程中产生的原子缺失和能量的计算,确定了最优解离面{001}面为黄铜矿的主要作用面。黄铜矿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S 3p和Fe 3d提供,表明对于黄铜矿来说,其表面发生的氧化反应过程中矿物表面Fe原子首先与水分子反应生成难容的Fe(OH)3,硫有部分生成硫单质,附着在矿物表面,隔绝了表面与水的接触,增强了疏水性,这就是黄铜矿表面疏水性的原因。由于Fe与水发生反应过程中已经提供电子,所以在黄铜矿与捕收剂作用过程中主要由Cu与捕收剂分子中核心作用原子形成相互吸附。选取MBT、MBI以及VI基团作为作用官能团,以St为单体合成纳米粒子捕收剂,采用Material Studio中Visualizer模块绘制各分子结构,根据实际药剂合成过程中的反应原理,通过Material Studio软件Visualizer模块和Build Polymers模块构建出20~30种具有代表性的分子结构,通过Dmol3模块对所构建的药剂分子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声子谱分析找到无虚频的稳定结构。运用分子模拟理论,采用Forcite模块计算了黄铜矿表面分别与VI、MBI和MBT,Nano-VI、Nano-MBI和Nano-MBT等六种药剂分别在真空环境和水环境下的吸附能,可以发现无论在真空环境还是水环境下,纳米药剂的作用效果强于普通药剂,既Nano-MBT>Nano-MBI>Nano-VI>MBT>MBI>VI,所以纳米药剂对黄铜矿具有更好的可浮性,黄铜矿的纯矿物实验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