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展顺利,但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工业化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作为新时期发展的红利,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先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运用系统论、协同理论探讨“三化”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且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描述“三化”协调发展最终达成的状态,即实现经济的产业化、高级城市化和生态的循环化。其次,在分析国内外“三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安徽省“三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三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2012年安徽省16市数据,测度“三化”协调度。得出的结论是: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整体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合肥、芜湖、马鞍山和铜陵市的“三化”协调发展质量较高,其他地区虽然协调度较高,但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得分均较低,“三化”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各地发展差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引入财政分权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量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划分子样本讨论了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区差异。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分权对于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则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对经济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社会都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地区城镇化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下如何全面衡量城镇化的水平、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