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语言变迁——以近代哈尔滨方言变迁为例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方言是现代汉语官话大区(北方方言区)东北官话区哈(尔滨)阜(新)片肇(州)扶(余)小片中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方言。东北官话区分为吉沈、哈阜、黑松三片,根据各片内部的差别,哈阜片又分为肇扶、长锦两个小片,而哈尔滨方言便是肇扶小片方言中的一种。哈尔滨方言作为东北方言的一支,有其独特魅力,但是它的变迁则更令人瞩目。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打破了哈尔滨以封闭的、传统的、保守的、分散性为特征的的自给自足的自然村落经济形态,并由此拉开了哈尔滨痛苦而又曲折的社会文明转型。在社会文明转型时期,哈尔滨地区的人口、社会环境、经济形态、政治文明,甚至社会文化都在时代洪流的淬炼中发生了变化。而语言,首当其冲,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使哈尔滨方言变得独特而又珍贵,具有无可比拟的研究价值,对我们研究社会转型期对语言的各种影响,以及语言反作用于社会转型的力量有所启示。  本文在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范式下,对哈尔滨方言在这一特殊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的影响下其所发生的变化,分别研究哈尔滨方言在人口移民变迁、社会经济变迁、社会政治文化变迁是所产生的变化,逐步厘清了哈尔滨方言自产生以来的发展脉络,同时研究讨论哈尔滨方言的变迁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形态。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哈尔滨社会文明变迁之时的哈尔滨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其他文献
该文是关于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存量社会指标的实证研究,通过在内蒙古固阳县两个村的调查研究,把参与式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指标研究的全过程中.社会指标的研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直进行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出现松动,涌现出各种社会团体.在社会学的视角中,作为社会层面代表的社团与作为国家层面
本文以发展理论的演变为出发点,指出贫困是发展中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对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文章揭示了贫困的外延和内涵,指出当前我国的城市贫困
城市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标志,其本质是传统向现代的变迁.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城市化是引起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和机制,它表现为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开发建
该文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常用的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对上海行业协会所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出发,围绕中国民间组织的官民二重性这一
自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研究人员对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以及已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的经济、环境、健康等方面.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大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关于乡镇企业以及外来务工者工作生活状况的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外来务工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女工》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