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氮肥利用率仅有30%-35%,在施氮量较大的太湖流域,氮素利用率甚至不足2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部分的氮肥通过氨挥发、淋溶、渗漏及地表径流等途径损失,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的污染,引起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如何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氮肥运筹,提高氮素利用率,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投入并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是当前水稻氮肥研究的热点。以往的氮肥研究多集中在生育期施氮总量、前(基蘖肥)后期(穗肥)的适宜施氮等方面,对于前期基蘖肥适宜施氮比例的研究较少,不同土壤地力下基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