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墅是包括城市私家园林、游憩园、郊野别墅园等在内的私家园林的古称,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嘉靖至咸丰时期是金陵园墅营建的高潮时期,现保留的遗址基本为这一时期所建。研究这一时期的园墅可以提升南京城市文化内涵,为金陵园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为南京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文章着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这时期金陵园墅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进行研究。通过对重要古代文献典籍资料的分类比较,试图把握明嘉靖至清咸丰时期金陵园墅的发展方向。金陵园墅多为王侯子弟、名公巨贾、文人墨客所有,他们虽身居闹市亦要寻求城市山林之趣,纷纷在宅旁修葺园地或置别业,致使私家园林建设盛极一时。他们将文人笔墨志趣糅于园中,因此园林凭借园主性情修养、爱好品鉴不同,各成风貌。文章从影响园墅营建的背景因素展开分析,着重研究了园墅的艺术特征,以及文人心态对园墅的影响。本文历跨明清两朝,选取了嘉靖至咸丰这一金陵园墅营建的高潮时期展开研究。文章首先从明嘉靖至咸丰时期金陵园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展开分析,认识园墅发展的时代背景。明建国之初,建都南京,永乐十九年又迁都北上,南京遂为留都,清朝入关以后南京又为江南省省会,1853年太平军立都南京,改称天京。在明清时期六百余年中南京的政治地位发生巨大改变,经济、文化也随之受到震荡。嘉靖以后,南京经济繁荣、商业兴盛、文化自由,市井阶层逐渐壮大,影响了以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次,综述这一时期金陵园墅的概况。明清之际金陵兴建了三百余座私家园林,不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可谓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浓重的一笔。再次综合分析了嘉靖至咸丰金陵园墅的艺术特征。文章从基址选择、理景手法、空间处理以及文心画意的表达这四个层面来展示金陵园墅的造园手法及造园艺术。最后,文章从研究文人心态流变入手,分析研究嘉靖至咸丰前夕金陵园墅的变化。晚明以后,受到经济发达、世风奢靡、市井文化的冲击,南京此时的私园已不再是改善生活环境、守志自爱的精神家园,而是成为娱人娱己的社交场所,成为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重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