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统论,泛指封建王朝统一全国后,统治政权或王朝对一脉相承的系统的自称。而正统观的发展往往与民族融合不可分割。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的中国历史,囊括了辽、宋、夏、金等政权,这一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互相争夺正统,传统的“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念发生了新变化。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金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正统相标榜,把事功和道德作为评判正统的标准,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塑造本朝的正统形象。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坚持民族平等、国家统一的原则,首次对金代塑造正统作了迄今最为全面的研究。金代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包括德运欲承宋统、完颜亮南下图宋、祭祀名山大川、自称“中国”和罢修辽史五个方面。最后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高度出发,指出通过金代一系列塑造正统的努力,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分中外皆中国、不分华夷皆国人”的局面,元朝的大统一将这种局面扩大到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