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不可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限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严重限制了区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地利用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珠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总量少,人均占有量更少,人地关系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模型,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驱动机制,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环境等提出适合珠三角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结果为:对1985-2010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及其所包含的9市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情况进行评价,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相对于广东省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导致珠三角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与广东省平均状况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人地矛盾、土地产出的分配、经济发展速度、土地生产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效益;珠三角所包含9市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差异,深圳市为强可持续性,东莞、惠州和中山为弱可持续性,其余5市广州、佛山、珠海、江门和肇庆为不可持续性。对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驱动力的研究,是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口四个方面选取了8个指标,对珠三角1985-2010年的各因子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论是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强弱并不是由单个或是少数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受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口多方面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珠江三角洲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研究,是在分析了珠三角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情况下,结合珠三角土地利用问题、发展优势两方面进行的分析,结论如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应该采用整合规划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限制城市向外扩张占用耕地;在平原农业区采用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在丘陵台地带采用综合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丘陵地带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在海岸带地带采取资源开发模式,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近海浅海经济。
其他文献
中低压配电网智能化是实现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瓶颈。文章针对智能配电网组网方案的可能形式构建了通信网络,设计出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信息网络传输架构,对传输过程中可能
动物及临床实验已证明,热疗有促进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及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总结2006年9月~2009年8月入院治疗的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现报道如下。
针对通信电源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及特点,结合MPLS-VPN技术原理、机制、特点,介绍了承载在山西电力骨干数据网络上的通信电源网管系统方案。以太原地区的新店变电站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继杂志、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网络广告应运而生,凭借其独有的便捷性、超时空性等特点,成为当今最具优势的广告形式。然而,在网络广告迅猛发
<正>1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区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构造区北中部,区内仅保留了古生代和古近系的沉积记录。区内中酸性岩浆岩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统计可分3组:一
“教师听课评课”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倡导并规范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与评课。为了更好地发挥听课、评课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把“教师听课评课”
报纸
文章分析了科技项目的特点是支持创新,同时指出现有的科技评估体系不能反映科技项目的实际绩效,应建立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以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为主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在评估
电网内各节点的时间同步对于电网中各厂站的事故分析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利用SDH网络、IEEE1588协议以及铷钟等技术研发的电网时间同步系统,实现在GPS、北斗等无线信号以及厂站间有线链路出现问题时仍能保证厂站时间精准同步的方法,为今后时间同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出建议。
目的: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痰浊内阻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