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1930年欧洲移民与阿根廷的政治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移民在阿根廷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独立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探索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的道路上,移民曾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在阿根廷上层社会看来,移民是欧洲文明的承载者,他们能够改善阿根廷落后的种族,造就负责任的公民,使阿根廷走上同美国一样富裕文明的道路,因此阿根廷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积极吸引移民的到来。同时,阿根廷农牧业出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恰好为欧洲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这三种因素的结合汇成了一股涌向阿根廷的移民流。 1853-1930年大规模的移民进入阿根廷,他们在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移民国家。这些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移民多涌向了沿海地区,开发了农牧业,并在城市工、商业中占据了主导。移民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以及造成的城市化给阿根廷增添了新的政治力量,改变了原来简单的社会结构。他们作为佃农、工人阶级和中间阶层的主体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对阿根廷的政治产生了影响。 但由于阿根廷土地寡头过于强大,他们试图把移民排除在政治之外。农业移民因其孤立性和流动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是有限的。中间阶层和工人阶级对寡头统治形成了挑战,但因其移民的背景,不够强大,没有威胁到保守势力统治的基础。这些被压制的力量在庇隆时期得到释放,成为民众主义的群众基础。 另外,尽管阿根廷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吸引移民,但没有制定整合移民的有效方案。移民为阿根廷加入了新的文化成分,使得阿根廷民族认同感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移民为主体的政治经济变革的力量都集中于沿海,沿海地区仍旧是主宰决定阿根廷发展道路的核心地区,阿根廷的地区不平衡性得到强化。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的留学生对近代中国军事转型的影响。近代中国军事的转型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留学生们的才智、辛劳与心血。客观地说,民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是文明潮流运动的普遍现象,但碰撞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缘由,根在选择.本篇论文秉承论从史出的原则,试图探索文明遭遇碰撞后,近世日本做出的选择对其近代化
曾在传统时代借助交往力得以成长的盛泽,在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挑战时,主动地借助其不断突破地域空间界限的扩张力和富于粘性的"经济—社会"结合力,通过与世界市场的沟通,努力
本文论述了埃及自由主义时代(1919-1952)的政党政治。埃及的自由主义时代,开始于1919年反抗英国的起义,结束于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发动的政变,政党政治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特
本文以近代日本陆军的中国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军事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从更为广阔的视
本文探讨了拜占庭帝国初期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外交政策。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统治时期处于古典希腊罗马世界向拜占庭世界转变的过渡时期。此期拜占庭帝国为保障边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