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社会的根基,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创新社区治理是当下各界研究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台湾及日本等地的社区营造在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居民参与上取得的成功,为大陆社区治理提供创新思路。而社区赋权理论贯穿社区营造工作的始终,强调通过纵向的权力下放与能力培育,激发社区主体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增强社区内横向的资源整合与互补,增强社区的内生力量,并在制度上衔接基层政府治理,实现在地能力与权力的活化。这正好解决了现阶段中国乡村社区建设分散化与碎片化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社区赋权理论的层次与内涵,并应用于雷山村社区营造的分析中。案例村庄的社区营造由地方政府、专家评委、专业者、村干部与村民多元主体参与。面对村庄发展合力不足,专业者与村干部共同努力,唤醒村民对村庄事物的关注;在村民热情被充分激活的前提下,将村民的利益诉求聚集于贯穿“三村”的活水上,将活水水系沿岸的建设作为村庄营造的着力点;专业团队与村民、村干部形成动态合作网络,引导村庄进入自主发展阶段。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的态度、专家评委的系统指导、营造团队的外联内造、村民参与地位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借鉴意义。通过对雷山村社区营造案例的分析,从建立多主体互动的合作网络,在地资源的活化和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索乡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回顾,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