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将金融风险管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场风暴对我国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对这次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审视和检讨,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到20年,相比西方证券市场百余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还远远不够成熟和规范。因此,在西方证券市场发展起来的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的证券市场就存在一个适用性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一,也就是对证券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进行探讨。总的来说,本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第二,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第三,GARCH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合理性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防范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本文首先对证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其次,本文对投资组合理论规避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体研究了基于马科维茨的资产模型设计、考虑交易费用与最小交易量的投资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投资组合规避风险的方法。针对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本文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采用2010年上证50指数收益数据,对2010年上海证券市场的证券风险投资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2010年上海证券投资风险的构成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其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进行验证。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是2010年上海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非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的比例有67.4%,系统风险只占了32.6%。另外,对于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检验,本文得到的结果是系统风险与收益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符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预期的线性关系。非系统风险对股市的影响较大。这两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针对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关于GARCH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合理性问题。本文首先采用上证,国债,企债指数的最新数据对其波动性及基本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上证指数对GARCH模型进行了建模与计算。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上证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具有稳定性,弱自相关性以及条件异方差性,符合构建GARCH模型的条件。通过对GARCH模型下VaR值的失败率检验,本文验证了GARCH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