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周期轧管厂钢管生产工艺中,大型工模具——冲孔模对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冲孔模,长度为2340毫米,最大外径为780毫米,最小内径为436毫米,重量高达5吨。生产作业时,冲孔模内壁温度高达600℃左右,并要反复承受交变应力。因此,冲孔模内壁极易产生疲劳裂纹,使冲孔模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增高,并且,造成钢管质量下降。在对冲孔模工艺不做改变的前提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现用稀土镁钼球墨铸铁冲孔模的失效原因,提出在冶炼浇铸和热处理两方面进行改进。冲孔模是大型铸件,浇铸和结晶凝固时间长,容易出现灰斑、缩孔、气孔和偏析等缺陷,易造成冲孔模强度和韧性显著下降。因此,控制适当的化学成分,采用球化处理+二次孕育处理的冶炼方法,合理分配孕育剂,明显地提高冲孔模的铸造效果。热处理方面制定了900℃奥氏体化3小时和400℃等温回火3小时的热处理制度。鉴于冲孔模体积大,盐浴淬火成本高,所以,采用水-油的双液淬火工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冲孔模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增强了冲孔模的强韧性和耐磨性。通过现场应用证明:奥氏体-贝氏体冲孔模基本解决了周期轧管厂冲孔模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采用现代材料科学的新技术,探索在制造大型球墨铸铁工模具时,如何获得奥氏体-贝氏体组织,达到提高综合机械性能的目的。本课题在冲孔模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他冶金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采用经济合理的手段,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