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紧迫的压力。建国以来,我们一直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但是由于传统治水理念以及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如落后的治水思路和僵化的地区、行政分割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等,使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这一前提下,我国的治水思路的经历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再向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适应过程。
本文试图运用生态伦理学的原则和观点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进行解读。介绍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从“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过程,并且将河流纳入道德共同体范畴,着重界定了河流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最终确立了河流生命的存在,并将道德关系从单纯的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人与所有存在之间,甚至是所有存在相互之间。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哲学基础。
可持续发展水利在生态学中的含义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理念的水利体系。通过对生态学原理中的整体、平衡与协调、循环再生、等级尺度等概念的理解,比较透彻地解读了生态水利发展的现状和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并运用其中原理对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理解,对于我国水利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进行全方位回顾总结,展望我国生态水利发展的前景,并且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若干保障可持续发展水利实施的生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