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走出去”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导致传统银行业的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冲击。如何在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中国银行业,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和中资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银行业最为发达、市场规模最大和金融创新的领导者,其银行业对外开放和监管模式,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根据美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和监管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研究。对各阶段美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外资银行机构的发展变化及影响、美国监管机构的应对调整,以及最新立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对中国银行业进入美国的历史、现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中资银行对美国直接投资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美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基本对外资银行提供了国民待遇。本文详细分析美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承诺、监管机构、组织形式、审批流程、重点监管领域、经营限制以及惩罚措施等。美国银行业对外承诺以《服务贸易协定》为基础,以WTO的国民待遇为原则。美国银行业市场承诺并不存在过多的限制,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外资银行享受的待遇与美国本土银行并无太大差异,仅在零售业务、存款保险、政府采购和参加储备银行体系方面存在限制。第二,美国对外资银行机构的监管体系和立法具有针对性强、调整及时和延伸性广的特点。从1978年《国际银行法》,再到2014年《最终规则》的制定,美国银行业对在美外资银行的监管经历了自由放任、加强管制和严格管制的三个阶段。历次监管调整都是针对外资银行对本国市场冲击的反应。尤其是在1978年之后,美国监管立法逐步频繁,也更加及时,政策对象比较准确。除银行直接监管部门以外,财政部、国家安全局、国家审计署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了外资银行的监管和规制。美国银行监管部门还主动寻求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同行的合作,建立了比较完善和广泛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另外,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平等竞争的商业环境和保护本国银行业免受冲击。美国的银行监管体系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在维护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兼顾了有效竞争和提高效率。第三,中资银行已经具备进入美国市场的必要条件,并且迎来了战略机遇期。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市场准入逐步放松,中资银行获得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中资银行的资产规模、管理能力已经具备与美国本国银行直接竞争的条件。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为中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