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同时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进行运作,接受市场规律的约束。职业化改革十一年来,耗掉了100 多亿资金,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有更多的是困惑。中国足球在坎坷中一步一步地进入市场,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观念的落后、人才的流失、机制的老化、法制的断层、管理的缺失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足球俱乐部的发展。足球发达国家在大把大把的挣钱,我国足球在耗尽资本以后,换来的却是止步不前。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足球产业现状进行分析,与国外足球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职业足球产业化落后,与欧美职业足球相差甚远,连起步同样比较晚的日本、韩国,也已经把我们远远的落在了后边。我国足球俱乐部上座率低,产品开发收入太少,对球迷的关注不足。在西方,职业足球的产业化是社会高度工业化、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产物,是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重新分工的产物,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充分富裕后衍生出来的。本文以我国甲A(2004 年改为中超)、甲B(2004 年改为甲A)足球俱乐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入构成、俱乐部体制、管理机制、协调与分工、足协与俱乐部的关系等方面与国外职业足球俱乐部对比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还处在由农业化为主向工业化为主过渡的时期,人们的物质资料还不够丰富,闲暇时间少。在这种情况下搞职业足球,更应该用谨慎而科学的思维去指导,政府更应该用持续而完善的政策去扶持,包括资金的运作,球员的薪酬评定,法制法规的约束,政策的引导,工作人员的培训等。经过分析,发现我国职业足球比赛上座率低,投入大;球员薪酬过高而脱离我国实际;俱乐部经营产品单调,工作人员市场意识薄弱,管理上不能与世界接轨,严重缺少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人才;足协与俱乐部之间的责权利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本文认为: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法制法规来约束监督职业足球各部门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