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活血消肿方)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肢肿痛的短期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减少患肢肿痛等并发症提供借鉴,寻找改善术后患肢肿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观察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损伤科诊断ACL损伤并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且术后患肢肿痛的患者共257例,脱落2例,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龄在19~45岁,平均年龄31.7岁。左膝48例,右膝30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65例,摔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4个月,平均2.1个月。均采用相同手术技术重建ACL,术后由一名非参与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数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制剂(活血消肿方)+基础治疗(抬高患肢、冰敷、主动泵锻炼、及术后功能康复等),对照组术后只采用基础治疗(抬高患肢、冰敷、主动泵锻炼及功能康复等)。两组均接受相同疗程(14天)的治疗。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患肢肿胀程度、活动度、患肢活动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及用药后安全性评估,并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个月。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损伤原因、平均病程,伤侧分布、损伤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1天(治疗前)髌下10cm小腿肿胀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髌下10cm小腿肿胀值(6.54±1.41 mm),对照组髌下10cm小腿肿胀值(13.12±3.99 mm);治疗2周后试验组髌下10cm小腿肿胀值(1.47±1.16 mm),对照组髌下10cm小腿肿胀值(2.86±8.88 mm),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个月两组髌下10cm小腿肿胀值均出现负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2周后无效4例,有效7例,显效22例,痊愈6例,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治疗2周后无效15例,有效8例,显效14例,痊愈2例,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天(治疗前)患肢活动后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肢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1天(治疗前)患肢活动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肢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早期采用活血消肿方进行术后干预,可加快术后患肢肿胀的消退,缓解患肢疼痛,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促进早期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口服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