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联合脊柱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短期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厦门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病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06月。选择30例符合本课题筛选标准的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例:采用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联合脊柱矫形器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脊柱矫形器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坐高、身高、体重)和初始观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拍摄直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和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度和Risser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问卷量表进行评分,以评估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所有数据经SPSS20.0软件分析。结果:27例患者完成了本课题为期6个月的随访,3例患者(试验组2例与对照组1例)因治疗期间未按要求规范佩戴脊柱矫形器作为剔除病例处理,其结果未纳入统计分析。①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3个月后试验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疗效评价统计:试验组好转8人,好转率61.54%,稳定5人,稳定率38.24%;对照组好转3人,好转率21.43%,稳定11人,稳定率78.57%;两组均没有治愈、进展或者失败的病例。③顶椎椎体旋转度:与治疗前相比,3个月后试验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者在功能活动和疼痛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自我形象和心理健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在疼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余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联合脊柱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纯佩戴脊柱矫形器者,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