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自1982年产生以来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的主要衍生工具,多个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纷纷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以防范股市的系统风险。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走上了金融开放的快车道,迅速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的投资者提供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开设股指期货逐渐被提上学者和主管部门的研究日程。股票指数期货是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可缺少的避险工具,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股指期货品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金融中心竞争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如果我国不适时推出这个品种,在加入WTO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后,有可能失去一个不可挽回的重要机会。国外学者对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主流研究结果认为股指期货不会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有利于完善证券市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而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完善有效的股指体系和期现货市场的高相关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股市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综合类和成分类在内的股指体系。但我国的股指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一个能反映我国股市总体变化的指数。本文运用最小方差模型,对中国现有9个主要指数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9个指数从套期保值效果与成本、真实反映整体市场价格水平、防止市场操纵、计算准确发布及时市场认同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一个指数能同时满足四项作为股指期货交易标的指数的原则。因此,将来如果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话,必须对现有股指进行改造或者编制新的指数。考察结果还显示,大多数方面上海和深圳两地的成份股指数均优于综合指数。最后本文还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的一些探讨,是以佐证对股指期货进行深入研究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真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之前,股指期货交易对我国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及功能的发挥的实证研究并不能真正进行,很多研究都还要等其真正推出以后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