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生死观及其叙事表现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与死的问题是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主题之一,其中不仅探讨为何生以及如何生的问题,还要探讨对死亡本身的看法;所谓生死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先秦时期乃一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各种学术思想在此时发端、奠基,由此而形成不同的流派。而《左传》所书写的时代是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相当重要的时代,此一时期,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和价值等哲学领域的问题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左传》是为了解释《春秋》而作,但是作者左丘明在书中又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在这些再创作和再加工的部分中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文学性。而且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独到的价值观。故《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宝贵的文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饱含深邃思想的佳作。《左传》之叙事精彩丰富,作者善于描述复杂的人物事件和历史事件,将历史巧妙地故事化。其中结合叙事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塑造和叙事内容,读者能够了解到左丘明在文中传达的个人的生死观,其中既有信命、信鬼神的原始思想影响下的生死观,又有重生轻死、舍生取义、克己复礼等类型的对生命价值观和对死亡的态度,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点概面地了解到整个先秦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生死观。本文试图突破前人研究《左传》生死观仅限于哲学或历史思想领域的局限,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细致研究。以往人们研究《左传》生死观的内容,只零星而分散地出现在研究先秦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一些论文或论著中,没有出现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也是不完整的。本文将着眼于作品本身并尽可能经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以研究《左传》文本为研究对象,站在叙事的角度,结合相关历史典籍及各家的学术观点展开阐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左传》生死观受到原始巫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后者占主导地位。二、《左传》生死观的形成不仅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混乱的政治背景和严密的宗法制度,而且有特殊的思想文化背景——“神道”向“人道”的转变、礼教思想和儒家“三不朽”思想。三、在《左传》中作者还通过叙事部分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自己所认可和提倡的生死观,即乐天知命、舍生取义、大义灭亲等。批判了消极错误的生死观,即生死由天、拒生求死、任性放纵的态度;四、分析在文本中运用的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五、通过中国的丧葬观和士阶层对自我的认识两方面来阐述《左传》中体现的生死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场所、类型等分析,探索足球运动员损伤的原因,寻找预防的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教练员、队医和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女性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构成,为慢性病防控人员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
从融合互动的视角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艺术美学的融合发展。认为高校体育文化与艺术美学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但二者融合互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体育文化美的本质与内涵。高校
肺癌的外科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肺癌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早中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及麻醉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选择性
针对网络线缆分析仪近端串扰的校准,提出了一种利用阻抗转换器和步进衰减器来解决网络线缆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量值传递中的阻抗不匹配、连接端口不同的难题的方法,并给出
<正>剪纸艺术是一种老少成宜、雅俗共赏、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据可考的历史,滥觞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图
"核心素养"被誉为"21世纪关键素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本文基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
水利水电建筑是水利水电事业的重要工程,对于容纳水利水电设施,确保水利水电装备稳定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出现大型化特点的基础上,在功能上呈现出复杂化的
目的了解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Ⅱ)视盘参数对青光眼早期视盘变化的灵敏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 21例(36眼)生理性大视杯(C/D≥0.7)和27例(31眼)早期青光眼(C/D≥
<正> 在企业管理中,按其影响方式,可分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显性管理是直接的、外显的,通过企业组织中确定的管理机构发挥其管理职能,从而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发生影响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