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村落旅游扶贫精准化研究——以金秀瑶族自治县平道村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ra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新一届中央政府方领导下,精准扶贫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旅游扶贫也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最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而学界也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诸多的理论研究,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探索旅游产业在消除贫困问题上的潜力和能力,以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必然能起到扶贫的作用?在许多少数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旅游扶贫虽然得到了重视,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工作,一些地方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我国的旅游扶贫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扶贫资源浪费,扶贫效果差、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系列问题。  论文以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平道村作为案例,以当地旅游旅游扶贫实践为对象,以旅游扶贫相关理论为视角,以当地旅游扶贫现状为切入点,对该村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以采访和观察为主要方式,贫困户为重点调查对象。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目的。在参考前人“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扶贫精准化建议。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回顾了旅游扶贫、旅游精准扶贫、少数民族村落旅游扶贫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文中出现的贫困、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等相关概念定义进行了解析界定,阐述了与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基础,如旅游精准扶贫理论、乘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第三部分包含了第三章至第五章,首先是把平道村作为案例,分析其旅游扶贫的基础条件,如社会经济、旅游资源等,然后对其旅游扶贫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平道村旅游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存在问题可以总体分为旅游发展层面,及贫困群众参与层面。结合前人研究基础和当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当地旅游扶贫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五条建议。  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展望,在前三部分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日渐兴起的民族旅游对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就凤凰县勾良苗寨而言,村民大多继承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其民族文化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杂居,聚居,民族关系也成为社会关系结构中基本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稳定是新疆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新疆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
本文依据资源理论,运用资源理论中资源的异质性分析乳源瑶族自治县过山瑶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性,并研究不可模仿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绩效提高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
学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广西文场和其他普通的民间乐曲一样,都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中的音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广西文场却由繁盛时期商演的模式发展
本人因受到历史学与民族学双重学科知识的熏陶,欲从与中国众学者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韩国新村运动,即从传统文化对新村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去探讨农村建设问题,并力图从中找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