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然而,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并没能相应带来国民福利的普遍提高,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关键期,如何缩小地区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保证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必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条件,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为适应我国改革进程中缩小各方面差距的迫切要求,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政府已经把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作为重点工作之一。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命题,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实现社会基本平等和稳定的基础。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经济发展能力,决定了财政收入水平,也就决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决定了同样的投入能提供多少产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二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出效率。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各方面差距扩大的危机也受到了我国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就现有的研究和关注点来看,人们普遍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是否增加,而对产出及其效率有所忽略。就现阶段中国而言,短期内通过大幅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不大现实。并且考虑到地域差异性,即使在各地财政能力均等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提供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的成本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是否投入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出的增加?是否所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都能以同样的成本被提供?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和效率进行关注和讨论。因此,如何在现有投入基础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改善等量投入的产出效果,将有助于缩小区域间及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研究如何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改善国民整体福利,实现国家既定的公共事业发展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与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如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效率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模型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及内容进行回顾。通过数据对比,从投入总量及结构差异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包括纵向及横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比较。最后对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主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针对区域间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产出评估指标的建立包括指标初选、辨析能力筛选和冗余度筛选。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之后,以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效率差异评估。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差异、分析效率的改进方向和目标,并利用Malmqusit指数对历年的效率差异进行研究。最后,结合Tobit模型对效率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进行评估时,为了使城乡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在DEA方法的运用中,我们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系统纳入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对比研究,提示差异性并对效率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是:第一,为全面评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构建了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框架,分别从区域及城乡两个层面构建了包含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三大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基本呈现“波浪下降,西部偏低,农村优于城市”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中部地区省份表现要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最低。在具体领域方面,效率高低排序的领域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效率高于城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技术效率比较稳定,城市地区优于农村,城市地区规模效率远低于农村地区且波动较大。第三,拥有更高财政自主权的地方政府有较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长将显著抑制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和缩减政府消费支出规模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但较公平的公共服务供给会一定程度导致公共服务效率的低下,因此必须注意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提升时的效率问题,切忌在规模上升的同时效率下降,导致公共服务支出增加却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效果。第四,与国外相比,我国现有经济能力与当前公共服务水平极不相符。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率,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地区会有更强的鲍默尔效应,降低城市公共服务的效率。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抚养费将被大量挤占,从而降低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率。第五,在现有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下,城乡人口被人为的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公共服务群体,他们之间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被低估。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我国财政体制的激励导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综合绩效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核心指标;二、推进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提高转移分配资金的利用效率;三、重新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逐步强化农村各项公共服务的供给;四、优化公共服务内部结构,强化低效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政策扶持;五、针对区域和城乡效率差异特点,增强政策改革的准度与力度;六、加快公共服务效率指标体系建设,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技术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