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尤凤伟小说中的生存书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凤伟是一位富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作家。他自觉地站在民间的立场上,用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注人的生存,期望在展现人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引发人们对于生存的思考。他不善于创作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明确答案的小说,其文字平实却展现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他的作品不管是取材于历史还是现实,展现的都是作家的理性思考和道德阐述,而不仅仅是事件的描述或者道德的控诉。生存的主题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战争的《生命通道》、《生存》,表现知识分子命运的《中国一九五七》,还是取材于当代都市的《色》、《泥鳅》,亦或是带有历史传奇性的“石门系列”和其他的带有土地民风色彩的小说等等,都展现了一种对于生命和生存际遇的思考。生存困境、困境中的生存姿态以及对于生存价值的思考共同构成了尤凤伟小说生存书写的框架。本文从迷乱与彷徨、放逐与坚守、生之宿命与救赎三个方面剖析尤凤伟的生存书写。第一章从人物的生存背景和在这背景下生存的艰辛两个方面,阐述时代的迷乱和人物的彷徨。尤凤伟以宏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从战争、社会历史事件、当代都市等环境入手,为我们展示了孱弱的生命无路可逃、进退不能,只能通过不断调整或者改变自己的生存哲学苟活于世的生存困境。在非理性的社会现实中,个体的生命太过于渺小,它们或者被扭曲,或者走向自我身份的失落,或者走向孤独。通过这些,尤凤伟想要告诉读者的是现实的生存困境使得人的生命在一开始就带有了一种悲剧的色彩。时代的迷乱使人的内心感到困惑、迷乱、彷徨却无处可逃,除了接受和承担残酷的环境所赋予的一切,没有别的选择。第二章从自我放逐和品格坚守两个方面,阐述尤凤伟作品中的人物在面对生存困境的时候,所选择的不同的生存姿态和不同的生命哲学。尤凤伟在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困境之后,又书写了不同生命所持有的不同的生存姿态和价值选择。有在精神困境中放逐自我、走向生活反面的人,有坚忍的苦难承受者,也有自由精神的守望者。选择自我放逐、走向生活反面的人为了眼下的生活,走向了人格分裂、自我身份的失落或者孤独漂泊。选择坚守精神价值的人,或者向死而生,跨越死亡追求生的意义;或者在肉体的折磨中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我的实现。尤凤伟通过对积极和消极的生存姿态的书写,展开他对于人生的终极思考。第三章通过对生存宿命和作品中所展现的救赎倾向的分析,从更高的层面探讨尤凤伟生存书写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判断。这一部分是对文章前两部分的升华,是在展示了生存困境和困境中的生存姿态之后,探讨作家在文字中所蕴含的精神质素。本章第一节书写尤凤伟作品中展现的生存宿命,在他的笔下身体自由与精神自由不能两全,人在这种不能两全的悖论中走向孤独化的生存。第二节则写作者在文字中所表现的精神救赎的倾向,他肯定精神的力量和内心的真实,并在自己人道主义情怀的主导下企图为人的生存注入一种精神的力量。尤凤伟以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姿态立足于当代文坛,用娴熟的笔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的生存并引发人们的思考,丰富了当代书写的内容,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电子媒体作为儿童学习、娱乐、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工具,对儿童的认知方式、情感互动方式和参与社会的方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源于儿童与环境的交
梨树接根扦插育苗技术孙振民,袁安中一、苗圃地的选择及整地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易于排灌,背风向阳的地方。早春土壤解冻后深翻40厘米左右,进行细致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汉语词汇歧义消解中句子语境作用的时间进程及大脑活动。目标词与句子语境存在一致、不一致、无关控制等3种关系。结果显示:(1)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N400的
一电影《建国大业》在建国60周年的时刻公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票房的成功,它突破了原有的对于“大片”的固有印象,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兴趣,也显示了华语电影整合的气势。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将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翻转课堂”与案例分析法应用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定价就是将金钱价格赋予时间之上,用金钱来衡量时间的价值。已有研究表明,时间定价激活时间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心理定势,使个体更看重时间的经济回报,花更少的时间帮助他人
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心雕龙》以其无以伦比的“体大思精”继续成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理论成就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是龙学的兴盛时期,张少康的《文心雕龙新探》即是此
冷热电三联供型微电网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及节能环保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能源入网发电技术。目前在对微电网的研究中,分布式电源模型和控制方法种类
冯至自20世纪20年代涉足文坛后,就以“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立足于中国文坛,其创作历程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在抗战时期冯至有不少作品问世,这些作品的体裁虽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经历了唐宋时期的繁荣之后,到辽金时期进入了别开新径的阶段。辽金咏史怀古诗作为文化融合的产物,在整个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中凸显出自身的特色,是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