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多哈回合为视角与主线,按照其进程梳理有关服务贸易谈判的历史及现状,以规则谈判和市场准入谈判两大议题分析谈判内容及关键领域,在分析各国提案的基础上,总结谈判的主要规律及各国基本立场,并对中国服务业及其自由化程度进行评估,进而分析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中国的立场和策略。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多哈回合已历时十二年之久,尽管也取得了诸如利益平衡机制逐渐形成、发展中国家地位得到增强等成果,但由于受其他谈判议题干扰、缺乏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谈判官僚作风严重、谈判方法不当导致谈判进程受阻。
2.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规则谈判主要议题及各方谈判分歧主要表现在:国内法规的透明度,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程度,国内规章当中的资格要求、程序及必要性测试问题;紧急保障措施、政府采购、补贴谈判中,美国、欧盟与东盟的态度相左;自然人流动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不一。
3.市场准入谈判中,美国虽然表面鼓吹其实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却对自己的服务市场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日本、韩国、新加坡限制也较严;欧盟内部之间已实现了相当的自由化,对外也做出了较高的开放承诺;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承诺已达一定程度,履行情况较好。
4.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是起步晚、规模小、持续逆差、结构不合理、立法管理落后、发展不平衡等。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中等,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对货物贸易、服务市场竞争、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及服务种类、扩大就业均具有积极作用。
5.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谈判的最终胜利依靠WTO成员之间协调立场、加强合作,以达到在共同努力中求妥协、在利益平衡中求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求公平。运用博弈模型及优劣势分析可在技术上预测其谈判具体前景。中国在谈判中应在战略上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争取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策略上要有理有节地进行减让交换,并进行多阶段及各方博弈;在战术上不接受“群聚”谈判、采取公式化承诺、实现“议题挂钩”,参加同盟谈判,必要时采取“先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