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锡化合物因其成键的多样性及应用的广泛性,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当前,合成新的高效、低毒具有抗癌活性的有机锡化合物已成为有机锡化学研究的热门领域。锡原子有空的d轨道,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配位,形成高稳定性的化合物。碲酸中的氧原子是很好的电子给予体,可以和锡原子配位成键;有机碲酸化合物有高的生物活性且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合成一些含芳香基团的有机碲酸类有机锡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成了对正丙基苯碲酸、对异丙基碲酸,研究了它们与三烃基氯化锡的反应,共得到4个有机锡化合物的晶体,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核磁等表征。结果表明:配体与三烃基氯化锡以摩尔比1:4反应得到四锡核的单体,在反应过程中每个芳基碲酸上有两个羟基氧参与配位,一个未参与配位。中心碲原子均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锡原子呈现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2、合成了3,4-二甲基苯碲酸、3,5-二甲基苯碲酸,研究了它们与二、三烃基氯化锡的反应,共得到6个有机锡化合物的晶体,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与二烃基氯化锡摩尔比1:4反应得到的结构为四锡核的二聚体,芳基碲酸作为配体,在反应中所有的氧原子均参与了配位,中心形成一个的Te2O4Sn2八元环且Te2O2的四元环穿插在其中,两环基本呈现垂直状态。中心碲原子呈现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锡原子呈现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构型。配体与三烃基氯化锡的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前面所述的结构类似。3、合成了邻、间、对苯碲酸,研究了它们与三烃基氯化锡的反应。通过反应得到了6个有机锡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其中4个可供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它们的三烃基氯化锡的产物同前面所述结构类似。4、对培养出晶体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体外A549(肺腺癌细胞)、HepG2(肝癌细胞)等癌细胞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构效关系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例如三苯基锡衍生物对体外癌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三甲基锡衍生物,二甲基锡衍生物对体外癌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三甲基锡衍生物,邻对位的取代基及杂原子的引入具有较为显著的增效作用等。5、研究了培养出晶体的化合物与BSA(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晶体化合物对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BSA具有猝灭现象。研究了晶体化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特征,确定了它们与BSA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方程计算出猝灭常数,反映了生物大分子(BSA)与荧光猝灭剂分子(芳香碲酸有机锡衍生物)彼此扩散和相互碰撞到达动态平衡时的量效关系。计算出小分子与大分子结合时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从结合位点数值判断出荧光猝灭剂分子与BSA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说明芳香碲酸有机锡衍生物与BSA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可以被血清蛋白质所储存和运输。对于进一步研究此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性质有一定前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