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品合金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成分特征,而具有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因而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制备工艺条件苛刻,一般只能得到几十微米的薄带、细丝和粉末,制约了其大面积应用。激光熔覆是一个远离平衡态凝固的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综合物理冶金过程,能够满足非晶合金形成的工艺条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能够在廉价的金属制品表面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非晶复合涂层,拓宽了非晶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C061.2B26.2Si7.8Ta4.8非晶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下合金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涂层主要是由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的CO2B等轴树枝晶所组成。由于受微区合金液态成分和凝固参数变化的影响,致使涂层边缘区发生完全晶化,形成了由CO2B和CO3B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双相组织。随着层深增加,CO2B相的凝固形态也随之变化,由细小的树枝晶转变为较为粗大的柱状晶。而界面结合区则是由α-(CoFe)基体上析出的α-(CoFe)相所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由于合金涂层非晶相数量的增加,以及边缘区硬质Co3B晶间析出相数量的减少,致使合金涂层的平均硬度值降低,而耐磨性和减磨性则逐渐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此外,Ni与Co具有相似的原子半径及熔点,利用相似原子替代法,在C0612B262Si7.8Ta48合金成分基础上,用Ni替代部分Co设计了同样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不同Ni含量的合金成分,并系统研究了其作为熔覆材料的合金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不同Ni含量Co基非晶合金涂层皆主要是由非晶相和其上弥散分布的CO2B、Ni4B3、Ni2B金属间化合物相所组成。但所不同的是: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不同,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也发生改变。当Ni为0.1时,涂层的近表面区基本都是由树枝晶所组成,而当Ni含量为0.2-0.4时,涂层的近表面区组织主要是非晶相,且随着Ni含量的增加非晶相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层深的增加与原始成分合金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着Ni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平均硬度逐渐降低。当Ni为0.1是涂层的耐磨性最差,当Ni含量为02-0.4时涂层的耐磨性随N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