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的新兴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Jacob Marschak于1965年首次提出,他创造性地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效用、价值、成本、收益)引入语言分析当中,由此为语言学研究带来全新的经济学视角。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很多经济学及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跨国境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加之不断加深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语言在此背景下的经济作用越来越凸显。翻译首当其冲,与涉及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各个领域有着最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MTI作为提供翻译教学的新兴专业,其培养的学生是具备专业化、实践化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其价值要在市场中凸显,即通过形成有效的翻译供给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服务于社会。得益于2013年国务院批示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及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总体方案出台,兰州本地的翻译服务市场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本地翻译市场发展仍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导致通过兰州现有两所高校MTI专业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很少真正实现对需求增长的满足。因此,本文创新性地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来研究兰州本地的翻译服务市场。首先,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MTI专业学生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模型。其次,通过对翻译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及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后,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本地两所设有MTI专业高校的笔译方向二年级学生及翻译公司和省外办的专职译员展开问卷调查,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展开对MTI学生与职业译员在市场认知异同方面的对比分析及对MTI学生教育投资成本-收益的分析,发现MTI学生对本地翻译市场的认识会影响其预期市场收益,并最终影响其MTI教育投资决策。最后,通过对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的总结,提出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抓住宏观政策为甘肃提供的对外文化与经济交流机遇,最大限度地开发本地翻译服务市场的需求,从而刺激MTI教育更为有效地整合资源,培养出适宜本地翻译产业发展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异质化人才,服务于全社会。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兰州MTI学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分析,指出本地翻译服务市场的发展会对教育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呼吁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抓住宏观政策为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完善本地翻译服务产业,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