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拉夫、威廉·菲利浦斯与《党派评论》之历史文化原因探析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文人集群是一批以《党派评论》为主要论坛的犹太知识分子,他们以纽约为中心,激扬文字,活跃在美国文化舞台上三四十年。菲利普·拉夫(Philip Rahv)、威廉·菲利浦斯(William Phillips)是纽约文人集群中的重要成员,他们也是《党派评论》的创始人,长期担任《党派评论》的编辑。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拉夫、菲利浦斯的文学批评以及《党派评论》的历程等,从侧面的角度揭示左翼文学的发展概况。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括了选题的缘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对纽约文人的角色进行了定位。第二章先从整体上介绍纽约文人几乎相似的成长环境,《党派评论》创刊背景、停复刊的原因。复刊后的《党派评论》的办刊宗旨,以及拉夫、菲利浦斯文学批评的起点。最后,笔者分析了纽约文人最终能够聚集在《党派评论》的周围,从而形成了一个集群,构建了他们自己的“党派思想”的过程与缘由。第三章解释了《党派评论》第一次内部分裂的起因,以及二战后在普遍异化的世界,纽约文人怎样反思犹太的“存在”问题。而后对四五十年代鼎盛发展的新批评,从共时研究的角度,反观拉夫与菲利浦斯如何扬弃新批评,从而确立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风格。第四章主要探讨拉夫、菲利浦斯从志同道合走向分道扬镳,《党派评论》从昔时的辉煌走向停刊的个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以及拉夫、菲利浦斯与新左翼观念上的融合与冲突。
其他文献
  本文理论研究了影响Sagnac干涉法信噪比提升能力和效率的各项因素。通过控制脉冲的空间分布和衰减片透过率,能够有效提高Sagnac干涉法的效率。Sagnac干涉法提升信噪比的能
2006年8月初,宜宾市翠屏区立足程序简、教育实、党员便,全面实施党员证制度,共发出党员证22243个,实现了凭党员证区内组织关系直转和就地就近参加组织活动。党务工作由繁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