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在维吾尔族、汉族3-5岁儿童口腔的分布及其在高龋儿童中基因分型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及与龋病相关性,分析两民族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差异,以期对本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儿童龋病危险性预测和为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3-5岁儿童389名进行口腔菌斑白色念珠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筛出两民族高龋儿童样本并从中随机抽取两民族高龋儿童样本各20份,测序后行PCR25SrDNA基因分型和RAPD基因分型。结果:(1)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分别为39.6%和24.3%,分布具有民族差异性;(2)维吾尔族、汉族白念检出率与龋失补指数分级均具有正相关性(χ2=31.037,P=0.000,r=0.421;χ2=80.454,P=0.000,r=0.497)(;3)40株维吾尔族、汉族高龋儿童PCR25rDNA分三型,RAPD分五型;汉族、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PCR-25SrDNA基因分型分布不同(χ2=7.697,P=0.021),但均以A型为主导;汉族、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RAPD基因分型分布无差异(χ2=1.573,P=0.814),且1型在两民族中的比例均高。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不同,口腔白色念珠菌可能是龋病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PCR-25SrDNA基因分型与RAPD基因分型应联合使用增加基因分型的可靠性。白色念珠菌PCR-25SrDNA基因分型中携带A型者和在RAPD中携带1型者可能更易致龋。
其他文献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 卓尼 747600)  【摘要】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教育承担培养人的责任,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素质的公民。三维目标是教学实际工作的基底,教学要围绕实现三维目标开展工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动探索教学改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找到一种三维目标紧密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双基;主动研究  【中图分类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检验用光固化流动复合树脂封闭正畸托槽周边的牙釉质预防脱矿的疗效,用离体牙模拟实验检测封闭剂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和密合度,为此封闭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