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钛酸锶钡的制备及其碳负载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钛酸锶钡(Ba0.6Sr0.4TiO3)粉体并以其为芯,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其上包覆一层多孔Ba0.6Sr0.4TiO3制成多孔钛酸锶钡(p-BST)粉体,利用水热法将使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碳材料负载到p-BST粉体表面上,获得了GQDs@p-BST粉体。选用溶液浇铸法依次合成了GQDs@p-BST/PVDF和p-BST/PVDF两种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两种复合材料介电性能与p-BST添加量的关系,利用先进测量手段对粉体和复合材料进行相态分析、形貌表征以及电性能测试,并探讨了GQDs的引入对BST/PVDF复合材料储能密度的影响机理。  利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颗粒尺寸为60nm的实芯Ba0.6Sr0.4TiO3粉体,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p-BST粉体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制备颗粒直径120nm左右,孔直径25nm左右的p-BST粉体的较优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为85℃,pH为7和陈化时间为36h。研究了水热法制备GQDs@p-BST粉体过程中溶剂对GQDs负载均匀性的影响,当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溶剂时,GQDs在p-BST粉体表面能够负载均匀,成功合成负载0.1 wt%GQDs的GQDs@p-BST颗粒。系统研究了GQDs@p-BST的添加量对GQDs@p-BST/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而获得对储储能密度的影响,随着GQDs@p-BST的含量从0 vol%增加到10 vol%,GQDs@p-BST/PVDF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当GQDs@p-BST粉体的含量为7vol%时,GQDs@p-BST/PVDF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达到最大值7.9J/cm3,是未负载GQDs的p-BST/PVDF复合材料储能密度的两倍,GQDs的引入提高了p-BST/PVDF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  复合材料的介频谱研究说明,由于GQDs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加了GQDs@p-BST/PVDF复合材料的界面极化,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FTIR和XRD结果也表明,GQDs的引入,可使PVDF生成有利于增加击穿场强和介电常数的γ晶型,原因是GQDs中的-C=O和PVDF基质中的-CF基团的相互作用影响了PVDF结晶过程中分子链的移动,导致γ晶型PVDF的形成,进而提高了材料整体的储能密度。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取得的土壤、蛋壳、粪便样品进行了钒(V)、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砷(As)、硒(Se)、镉(Cd)和铅(Pb)等10种重金属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1.25亿婴幼儿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并造成超过60万婴幼儿的死亡,且大部分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不发达的亚非国家。针对轮状病毒
V2O5因具有理论容量大、放电平台高、合成便捷、低成本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结构稳定性较差,电子离子的导电率较低,故在充放电过程中Li+的嵌入/脱出会导致V2O5层状结构的坍塌,因此阻碍了它的实际应用。而将材料纳米化、金属阳离子掺杂可以有效地克服V2O5材料的上述缺点。本文制备出了纯相的V2O5纳米材料和金属离子掺杂的V2O5纳米材料,并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人们对燃料电池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因为其能量转化率高,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小。然而,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因其生产成本高和使用耐久性差等缺点受到了阻碍。因此,为了实现燃料电池的长期发展和工业化,寻找一种可以代替贵金属铂的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关键。石墨烯为二维网状结构,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导电性强,并且比表面积高。将氮元素掺杂在石墨烯结构中,能够提高石墨烯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的活性。本论文分别以超重力法制
氨基酸是重要的生化产品,在饲料、医药和食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氨基酸的分离富集及纯化是其生产过程的最重要环节。本文对溶剂浮选法分离水溶液中氨基酸进行研究,以期探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