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对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处理剩余污泥的现有方法一般能耗高、费用高、且处理效率低,不能达到处理要求。因此,剩余污泥的处理及剩余污泥减量化是当今研究的核心。本论文通过对比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的效果,探求更加高效低耗的处理生活废水的方法,找到实现投资小,效率高,并且操作简单的剩余污泥减量化新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在挂膜期内影响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膜特性,即黏附性、胞外多糖(EPS)含量、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对比在不同曝气量、温度、pH值、COD负荷下对COD、NH3-N的降解能力,再利用Minitab软件对不同因素下生物膜性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曝气量、温度、pH值、COD负荷四大因素都是影响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对生物膜性质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曝气量>COD负荷>pH值,最佳环境条件为:曝气量2.0L/min,温度30℃,pH值7.0,COD负荷400mg/L。实验表明,黏附性、胞外多糖含量、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的三大主要特性。随着曝气量、温度、pH值和COD负荷各水平因素的变化,黏附率、EPS含量、CSH值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此变化趋势与其对应的废水检测指标COD、NH3-N的去除率的趋势一致。由此可以得出,黏附性、EPS含量、CSH三大膜特性及废水检测指标COD、NH3-N去除率与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均呈现正相关性。即黏附率越大、EPS含量越高、CSH值越大,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越强,对废水降解能力越强,污水处理的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