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起源于国外,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国内大约始于2005年,起初主要介绍国外的教师职业认同理论,后来这些理论被应用到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门类的教师群体中,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促进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建设,本研究以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自主编制的4因子16项目的《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合深度访谈,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既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又包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影响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进行了整理。最后,总结了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针对危机从情感认同,科研认同,持续认同和行为倾向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水平较高(M=4.013),在职业认同的4个因子上,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的持续认同水平最高,其次是情感认同和科研认同,行为倾向水平最低。(2)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或各因子水平在年龄、教龄、月收入水平、留学经历、编制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学历、职称、地区和学位等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深度访谈和理论分析总结了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6种危机:(1)编外教师的职业生存危机;(2)教师的低薪酬待遇与高收入需求之间不平衡;(3)地方高校中年教师创造性的衰竭和技术焦虑;(4)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意义感缺失;(5)教师的专业前景认同危机;(6)教师的职业角色冲突。针对职业认同危机从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提出6点建议:(1)注重公平,满足编外教师的职业安全感;(2)提高薪酬,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3)全面支持,破解地方高校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4)愿景驱动,增强青年教师扎根地方高校的信心;(5)鼓励出国,以专业价值认同激发教师工作动力;(6)改革制度,科学定位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以消除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