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世界各国的总生育率持续下降,期望寿命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和政府面临的问题。握力作为全身肌肉力量的代表性指标,能够准确预测许多慢性疾病发病和全因死亡,因此了解中老年人握力下降的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然而,以往国内外关于肥胖及体力活动与中老年人握力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数量有限且结论不一致,尤其缺乏纵向研究的证据。据此,我们开展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中老年人基线肥胖及体力活动对握力随时间改变的影响,从而为延缓中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SHARE,2004-2015)。SHARE在27个欧洲国家及以色列,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基线调查始于2004年,之后每两年随访一次。目前为止,SHARE共完成五次常规随访调查和一次生命历程调查。本研究基于五次常规随访调查,共纳入18,704名5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16名,女性10,088名。采用Smedley握力计测量握力。利用研究对象自我报告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将BMI二分类,即肥胖(BMI≥30kg/m2)和非肥胖(18.5≤BMI<30kg/m2)。体力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根据体力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将其分为两个水平,即高体力活动和低体力活动。以五次测量握力为因变量,肥胖和体力活动为自变量,拟合广义估计方程(GEE),分别探讨肥胖和体力活动对握力改变的影响。根据肥胖和体力活动的联合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四个组别,即非肥胖高体力活动组、肥胖高体力活动组、非肥胖低体力活动组以及肥胖低体力活动组,将非肥胖高体力活动组设为参照组,拟合GEE模型探究不同暴露组合对握力纵向变化的影响。所有模型均按性别分层拟合,调整年龄、国家、教育程度、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抑郁得分、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协变量。此外,BMI和体力活动在相应的分析中,相互调整。结果:本研究队列平均随访了9.42年。男性和女性在基线时,平均握力水平分别为44.13±10.51kg和26.81±7.16kg;第五次常规调查时,分别为40.53±9.62kg和24.43±6.41kg,握力水平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基线时,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6.7%和18.3%;体力活动不足的现患率分别为35.9%和44.8%。GEE结果显示,肥胖和时间对握力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interaction=16.65,P=0.002;女性:χ2interaction=10.80,P=0.029);与非肥胖者相比,肥胖者在基线时具有更强的握力(男性:β=1.07,95%CI:0.54,1.60;女性:β=0.64,95%CI:0.29,0.98),然而从第三次常规调查开始,男性握力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4,95%CI:-0.62,0.71);从第四次常规调查开始,女性握力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22,95%CI:-0.21,0.64),结果提示肥胖者的握力下降速度更快。体力活动与时间对握力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男性:χ2interaction=9.42,P=0.051;女性:χ2interaction=5.62,P=0.230);与低体力活动者相比,高体力活动者在随访期间始终保持更高的握力水平,基线调查时,握力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β=2.75,95%CI:2.33,3.18;女性:β=1.53,95%CI:1.26,1.80),第五次常规调查结束时,握力在两组间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男性:β=2.79,95%CI:2.24,3.35;女性:β=1.55,95%CI:1.21,1.89)。进一步联合暴露分析显示,相比于其他组,同时暴露于肥胖和低体力活动的人握力下降速度最快。结论:与非肥胖者相比,肥胖者在基线时拥有更大的握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下降速度更快;基线高体力活动对握力的纵向下降没有独立的保护作用,但相比于低体力活动者,高体力活动者在随访期内始终保持更高的握力水平;同时暴露于肥胖和低体力活动可能加速握力的下降。此外,肥胖及体力活动与握力的纵向关联没有性别差异。早期预防肥胖,积极开展体力活动将有助于延缓中老年人肌肉功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