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量分析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技术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带雷达在距离分辨力、目标参数测量精度、雷达的“四抗”性能、目标的识别性能、强杂波背景下弱目标的检测性能、信号的波形设计等方面相较于窄带雷达有明显的优势,是现代雷达检测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兴起,对雷达的分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当雷达距离分辨力比目标尺寸小很多的时候,目标表现为距离扩展目标特性,传统的点目标检测不能充分利用其回波特性,不在适用于目标信号的检测。因此,亟需对高分辨力雷达距离扩展目标进行研究。本文围绕着距离扩展目标的特征量检测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1、介绍了宽带雷达方程,并对距离扩展目标的RCS统计模型进行分析。2、研究了距离扩展目标常用的LFM发射波形与脉冲压缩技术,并对距离扩展目标回波特性进行仿真分析3、介绍了几种经典的杂波分布模型,分析了广义复合分布杂波模型在不同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退化成几种经典的杂波分布模型,同时用ZMNL方法对其进行仿真验证。4、介绍了三种现有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算法:能量积累检测算法,最佳匹配检测算法和M/N检测算法。并用蒙特卡洛实验法仿真分析其算法优劣性,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比其检测性能。5、改进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算法:偏斜度特征量和尖峰度特征量。根据目标回波和杂波拖尾的厚度和高峰的尖峭程度,对其偏度或者峰度进行检测,并用蒙特卡洛实验法仿真分析其算法优劣性,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比其检测性能。6、改进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算法:三阶累积量特征量。根据三阶累积量能够自动消除高斯背景噪声的特性,对其三阶累积量进行检测,并用蒙特卡洛实验法仿真分析其算法优劣性,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比其检测性能。本篇文章第一步介绍了距离扩展目标检测的相关理论,接下来研究了适用于距离扩展目标的检测的相关模型和距离扩展目标的杂波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距离扩展目标经典的检测算法,然后提出了基于特征量分析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新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比新算法的优劣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定位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无线定位技术中常用的定位参数有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时间(TOA)、到达角度(A
OpenFlow是由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以OpenFlow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认可。由于OpenFlow这一创新型技术为网络发展带来的绝对优势,
尽管以太网已诞生30多年,但直到现在它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办公和网页应用,设备生产,安全可靠性系统,航空航天工业等行业利用以太网整合会极大地削减成本。另外,以太网
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测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在大范围地形高程测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高精度InSAR配准和相位解缠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IEC61850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今变电站计量系统仍使用传统协议IEC60870-5-102,因此需要将现有规约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原有的计量设备可以与IEC61850标准的设备进行通信。102/61850网关可以实现将102规约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符合IEC61850标准的数据信息的输出,实现智能电子设备之间信息的交互。首先,介绍了当前IEC61850协议、IEC60870
近30多年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OFDM系统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LTE网络保障了视频、游戏、多媒体社交等应用的良好用户体验,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问题,这不仅造成了高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采用不同的网络技术标准对来自不同的应用层服务实施管理。存储服务的传输是通过基于TCP/IP的iSCSi SAN或FC SAN;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则是通过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装备系统的设计和生产不再仅局限于装备产品,系统的测试工作也逐渐不可否缺,它是产品的性能保证;尤其在军用设备的研发中,其测试设备的研发所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RFID技术越来越广为人知,RFID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快速识别,这一优势在对移动物体的识别上更加明显。由于其具有识别速度快、数据存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