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的角度理解反讽言语的语用效力:对立效应对语用功能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反讽言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与审美两个方面。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用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为反讽言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随着反讽言语理解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探讨反语理解。以言语理解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关系为基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扩展了一种叫做认知偏差作用模式的认知机制及其与理解修辞言语能力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Colston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认知偏差机制产生的对立效应能够对修辞性言语的语用效力,特别是反讽话语使用者的批评程度产生预测作用。本文主要采用Colston的理论框架从反讽言语体现的几个最主要功能方面(指责批评,惊讶,幽默,期望,赞美)考察对立效应对反讽话语语用效力的预测作用。论文首先就对立性及其与反讽话语理解的关系、对立效应对反讽话语语用效力的预测作用,以及个别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阐述。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取证,试图探讨除批评指责功能之外,反讽言语的其他主要语用功能(幽默,惊讶,期望,赞美,自我保护程度)的表现力度与认知模式下的对立效应之间的关系。不同角色的受试对象(说话人,听话人,旁听者)选择各个表达方式的频率,以及四种表达方式(与认知语境稍微相反,完全相反,稍微一致,完全一致)所占百分比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均利用SPSS11.0完成。调查表明,上述五种主要语用功能的表现程度(语用效力)与交际信息和认知语境之间的对立程度基本成正比,说话人的自我保护功能除外:交际信息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对立性较弱的反讽话语可以增加表达方式的趣味性、说话人的幽默感,从而保护了听话人的面子;当对立性达到一定程度,反讽话语的表达效果无异于直接的指责批评,并且对立性越大,越不利于说话人的自我保护。反讽表达可以和没有任何对立性可言的直意陈述表达效果基本一致。调查结果最后还就影响反讽言语语用效力的个别因素(语境的负面效果、性别)进行了说明讨论。最后,本文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局限性、所得到的启发及意义进行了总结分析。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修辞性言语有望使我们对修辞性言语,特别是反讽话语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是传世的先秦医学典籍,其文献涉及面广,词汇量大,其中反义词富有特色,是《内经》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内经》一书中的反义词
“二程语录”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撰写的《遗书》《外书》的总称。作为近代汉语重要语料,“二程语录”具有研究近代汉语发展史本身具有的价值,而且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
复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复音词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此时期文献中的复音词逐一进行专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笔记小说《西京
本文将汉语紧缩句式的习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式进行了
前言:很多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已经认同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和理念,但仍然需要面对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选择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还是木结构?在起步过程中,即使是建立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算法检测精度易受斑点噪声影响,且只能提取底层特征及其泛化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
本文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简要分析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指出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
<正>【裁判要旨】特许经营合同中,被特许人未按照或者超出许可范围使用注册商标的行为既构成违约,也构成侵权,商标权人有权选择违约之诉或者侵权之诉。被特许人构成根本违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大大的地球村,所有的村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互相交流。为了成功地进行交流,我们认为单纯学习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