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首次倡导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型区域合作战略,我国通过这一战略,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互联互通、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经济共同体。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在各地区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份金融和经济发展较落后,因此“一带一路”经济建设面临着金融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参与“丝绸之路”建设的地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目标,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对金融资源的极大需求,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金融支持的规模提出了要求;由于我国各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一带一路”战略各地的金融支持中,还面临着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区域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规模和区域金融结构这三大金融支持问题,从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各区域的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究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提高金融支持的规模和效率。区域金融支持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中的重要理论思想,提出“一带一路”中国金融支持的内涵和研究范畴,指出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区域金融支持的内涵,对区域金融支持的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进而,结合“一带一路”金融支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测度出我国金融支持的区际差异,得出了区域金融支持的作用程度及相对水平。最后,本文对如何统筹规划区域金融发展、提高区域金融支持效率,扩大金融支持规模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