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προαίρεσις(选择)”理论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亚里士多德的“προα(i)ρεσι(s)(选择)”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选择”是理性和欲望的统一体,其“选择”理论恰当地关注到了实践中理性和欲望的共同作用,与近代以来以休谟为代表的情感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形成了对照互补。本文意图在此背景下,分析“选择”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基本理论架构,凸显该理论之于德性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προα(i)ρεσι(s)”概念的翻译争议,认为“choice”、“decision”、“commitment”等不同译名的选择实际体现了争议背后所体现的关于“προα(i)ρεσι(s)”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其理论立场,在此基础上,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文本进行阐释,本文认为“选择”最为契合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于“προα(i)ρεσι(s)”的基本解释,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前提与立论基础展开后续探讨。  本文从“选择”概念的内在规定、“选择”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选择”之意义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选择”概念的内在结构做出分析,说明理性和欲望是亚里士多德选择概念的理论基础;选择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选择的伦理指向即适度。其次,基于作为实践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就“选择”与实践、德性的关系进行讨论,着重对“选择”概念与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说明“选择”如何在与德性实现的关系上与幸福相关。最后,立足当代实践理性争论,探讨亚里士多德“选择”理论对当代实践理性研究具有的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选择”理论的研究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消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并分析这一古典“选择”理论的内在结构,有助于在当代伦理学论争语境下,针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承担、正确德性的养成以及良好政治的实现等问题,从“选择”出发探索德性伦理建构的积极路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某县级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漏报率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连续2年共
“境界”在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人生境界思想又是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核心。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传统之一,儒学中蕴含着丰富而高明的境界论思想。以冯友兰、
“运气理论”主要来源于罗尔斯的《正义论》,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又与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息息相关。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社会最为重视的三种价值“自由、平等和博爱”都通过法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