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退出工作岗位后,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热心社会公益,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事业中又做出了新的成绩。因此,他们的晚年生活理应得到很好的安置和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随着市场经济、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单位办社会、资源单位化格局的逐步解体,这种传统式的保障模式,已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不再完全适应军休干部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弊端。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改革军休所现行服务管理模式,并使之逐步走向社会化、多元化已势在必行,行之迫切。本文分五个部分论述我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推进社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军休干部概念的界定和相关认识,阐述现阶段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和工作实际情况。第二部分通过陈述我国“干休所式”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建立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传统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及其服务内容。第三部分通过对传统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比较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和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两者间的区别,来阐述我国必须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道路的总体趋势。第四部分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水平不足的原因的分析,阐述其发展方向。第五部分结合现阶段的有效实践,对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改革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立足现阶段军休工作实际,以事实求是的态度、从发展创新的角度,通过我国军休工作发展历程的纵向分析和与国外军休工作现状的横向比较,剖析现行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希望能总结经验,认真探索新时期下建立和发展政府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服务管理的新路子,加快推进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化进程,实现更好的军地共建、资源贡献、优势互补,为进一步提高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完善军人社会保障体制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