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黄石—东柴山地区第三纪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地层部分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建立了3个轮藻化行组合,以别出了本区三种地层层序界面类型,划分了4个超层序7个层序。沉积相部分着重研究了典型相与单井相,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区内共划分出了4个相、10个亚卡相,13个微相。储层部分包括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等,认为储集岩纵向上以E3、E1+2为主,N1、N21次之;横向上储集岩分布明显受相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混生孔隙次之。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期。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即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