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黄石—东柴山地区第三纪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黄石—东柴山地区第三纪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地层部分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建立了3个轮藻化行组合,以别出了本区三种地层层序界面类型,划分了4个超层序7个层序。沉积相部分着重研究了典型相与单井相,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区内共划分出了4个相、10个亚卡相,13个微相。储层部分包括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等,认为储集岩纵向上以E3、E1+2为主,N1、N21次之;横向上储集岩分布明显受相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混生孔隙次之。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期。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即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北方第四纪地层以泥河湾盆地河湖相沉积和黄土高原的风成堆积为典型代表.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黄河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在厚度、完整性及磁化率所蕴涵的古气候信
学位
学位
超镁铁质岩体由于来自地幔,而含有丰富的深部地质信息。本次工作选择秦岭造山带出露最大的超镁铁质岩体—松树沟岩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岩体及其围岩进行岩石学、地球
作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了贵州与北京两个地区的岩溶石笋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了与之相关的资料,以期提高对中国过支环境变化研究的认识,加深对中国过去环
大别-苏鲁造山带广泛分布有中生代岩浆岩,而大多新元古代岩浆岩则受到了俯冲带变质作用已成为超高压变质火成岩。目前在北淮阳-五莲一带发现有只受到变形和/或低级变质作用的
基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理论,以黔西上二叠统典型钻井为例,运用小波分析技术进行测井数据的综合研究,在黔西上二叠统多煤层含气系统沉积控制因素探讨的基础上,结
教育者首先必须善于思考。教师只有善思,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育工作。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广大师生放飞思想的舞台。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与培养思想之间的关系。  现行的中学教材精选了大量古今中外名篇,这本该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打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最好教材。然而,在一些教师手中却演变成了图解解题技巧的材料。这样,阅读教学就必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