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环境属性决定了技术必须与所处环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而同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产业技术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其与发展环境的匹配性问题正曰益成为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关注的焦点。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其观点主要是:
1.构建了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各省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对东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影响较大的是投入和支撑能力,中部表现为配置和产出能力,东北地区则主要体现在配置与支撑能力的不足上,而西部呈现出的不均衡特征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进一步分析认为,各项能力之间的均衡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2.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同经济增长动力因素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同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之间均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程度对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有着显著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外开放程度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则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3.将耦合理论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进行二者之间耦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外,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耦合效应均不理想,尤其是西部耦合状态普遍失调,占全国严重失调省份的比例高达83.3%。其中:支撑能力是东部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投入能力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与对外开放程度是东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4.对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产业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东部应率先建立区域内省际间骨干城市群合作体系,规划与实施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中部应通过寻求一定的商业模式实现煤矿、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和研发行为作为开放市场的准入门槛。西部应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再发明、再创造、再发现为主的创新发展模式。东北地区应以建立国.家工程中心为支点建设本土化自主研制平台,以产业发展基金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培育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