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众对城市空气环境的日益重视,控制和解决城市空气污染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监测数据表明,细颗粒物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城市交通排放、城市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施工等活动。建设施工活动中尤以形式复杂、体量庞大的基坑、基础施工具有施工机械集中、对自然土地扰动大、基坑暴露时间长等特点,与土方施工一起成为影响施工文明和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并造成施工扬尘污染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施工过程中扬尘的产生和传播为研究对象,探究扬尘产生和传播的相关规律,以绿色施工环境保护为目标,为扬尘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依托结构风工程理论和城市风工程理论,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施工扬尘扩散、控制进行模拟研究,为施工现场风环境模拟、扬尘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得到如下结论。(1)在广泛查阅国内外颗粒物污染相关监测标准体系及国内相关大气污染物监测点位与方法基础上,总结了扬尘颗粒物扩散与汇聚理论与研究成果,利用CAARC标准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与典型施工扬尘颗粒沉降过程模拟分析,理论上证实了将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运用到颗粒物沉降和施工场地风场模拟简化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施工扬尘颗粒物粒径的分布建议。(2)通过模拟基坑与围挡影响下的基础施工阶段场地风速分布,从理论上验证了施工围挡对场地风速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减小扬尘起尘概率和传播距离的积极影响。(3)通过实测地形图与数字地形图的对比,提出了采用卫星数值模型进行地形模拟的简化方案,并对地形影响下场地风场进行了分析,表明场地风场加速效应不会因为入流风条件改变而变化,这在采用无量纲单位进行风场分析时仍然有效。(4)通过模拟重庆大学理科楼建筑群施工现场扬尘监测点位布置,按照简化的建模与湍流模型策略,得到了山地地形影响下项目装饰装修阶段结构周围三维风场分布,分析了扬尘监测点位的风场分布,并结合风场分析结果,提出了更加优化的点位布置策略,并总结出一套模拟分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