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寐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多导睡眠监测相关睡眠参数间的差异性及规律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的分型理论研究。  方法:病例组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睡眠中心门诊,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门诊诊断为不寐的病人。不寐诊断标准参照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2002版)、《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制订。随机选取心脾两虚证45例及肝郁化火证45例。对上述90例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采集睡眠相关参数,分析比较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相关睡眠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及规律性。  结果:睡眠结构参数:两组在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方面差异明显,心脾两虚组觉醒次数多于肝郁化火组,肝郁化火组潜伏期长于心脾两虚组;两组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睡眠进程参数:两组在非快速动眼时间(NREM)以及N3期,肝郁化火组长于心脾两虚组;两组在快速动眼时间(REM),N1,N2以及N1+N2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中医不寐肝郁化火证与心脾两虚证两组病人在多导睡眠监测相关参数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与相关性,而其相关性符合各自证型的临床特点。可以认为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对不寐心脾两虚、肝郁化火的辨证分型提供量化依据,为中医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提供新的辩证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评价体表电刺激(TEA)联合电针(EA)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型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例FD餐后不适型的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1
在得到新近出版的昆德拉作品时,我刚好幸运地有了一个创作的空当。于是便得以开始一本一本地阅读昆德拉,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随笔。这是一个有点艰辛但却非常愉快的过程。结论是,你只有系统地读过昆德拉的作品,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我没有将新旧译本对照阅读,因为我非常赞同许均先生的观点,那就是不同时期翻译的不同版本,确乎只能完成它们在不同时期的使命。  在过去时代的散乱的阅读,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昆德拉式
期刊
目的:通过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明确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以及证型与血浆Hcy、血浆NO浓度水平的相关性,从而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