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思想、心理层面的发展动态,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但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具体量化的参考标准,什么心理状态的学生需要心理测评和疏导,需要辅导到何种程度等问题都一直困扰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测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科学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工具,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其固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通过心理测评提供的数量化资料能够有效地获取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具体特点,进而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状况。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旨在能够为推动心理测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论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等作出具体阐述;第二部分从心理测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具体特征等方面对心理测评的理论及方法展开探讨;第三部分着重论述心理测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心理测评的错误认识、测评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各个环节规范性和科学性较差等方面展开逐一探讨;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包括正确认识心理测评的作用、准确把握心理测评使用时机、综合运用心理测评常用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