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态流场浓度分布测量的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是一种可以实现流场浓度分布测量的激光光谱测量技术,该技术凭借其优异的示踪粒子跟随性、多组分同步测量等优势,可以应用于飞行器外流场结构可视化和发动机内流场当量比测量。然而,目前的PLIF技术难以实现流场结构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而用于测量当量比分布的双示踪剂PLIF技术由于缺少示踪剂相互影响规律的定量研究,导致局部区域测量相对不确定度较大。针对这些PLIF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开展了基于高频丙酮PLIF技术的流场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以及用于实现两种组分浓度分布同步测量的丙酮/甲苯PLIF技术研究。设计高频丙酮PLIF系统用于实现翼型边界层流场结构的可视化,本文首次利用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处理连续时间序列PLIF流场结构图像,经过计算处理可以得到流场主要振荡模态的频谱图和振荡区域分布,以此可以分析得到流场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和局部流场结构稳定性。选用丙酮和甲苯这两种示踪剂分别代表两种气体组分,研究用于实现两种组分浓度测量的丙酮/甲苯PLIF技术。为了提高丙酮/甲苯PLIF技术的浓度测量精度,本文首次开展了示踪剂对荧光信号吸收效应、淬灭效应和增强效应的研究,建立这些效应与示踪剂浓度的定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丙酮对于甲苯的荧光信号存在吸收效应,有效吸收截面为(5.77±0.41)×10-20 cm-2;甲苯对于丙酮的荧光信号的吸收效应可以忽略。丙酮对于甲苯的荧光信号具有淬灭效应,淬灭规律符合Stern-Volmer方程,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0.50±0.03)k Pa-1;甲苯对丙酮荧光信号有增强效应,增强系数随着丙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阐述了丙酮和甲苯混合区域示踪剂辐射荧光信号的光物理过程。本文中针对示踪剂相互影响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普适研究方法,应用于将来其他双示踪剂PLIF技术的研究过程。基于丙酮和甲苯相互影响效应的定量关系和光物理过程,建立了丙酮和甲苯各自荧光强度与两种示踪剂浓度的定量关系方程组。提出了利用两台探测器分别捕获时空对应的丙酮、甲苯荧光强度,代入求解方程组得到丙酮、甲苯浓度的方法。设计了首套丙酮/甲苯PLIF系统,实现了两种气体组分浓度分布的同步定量测量,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计算结果的验证。相比较于测量相对不确定度达到20%的传统双示踪剂PLIF技术,丙酮/甲苯PLIF技术由于充分考虑了示踪剂的相互影响,将浓度测量相对不确定度降低到10.4%,实现了测量精度的提升。最后,基于丙酮/甲苯PLIF技术得到的两种组分浓度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了冷态流场的当量比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丙酮/甲苯PLIF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燃烧场的当量比测量,但是当测量对象是层流火焰时,利用丙酮/甲苯PLIF技术获得的相同工况冷态流场当量比分布变化趋势与燃烧场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了丙酮/甲苯PLIF技术的测量数据可以用于分析、预测层流火焰燃烧场当量比分布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曲面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加工性能及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不同曲面零件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安全性加工需求,需要充分考虑人、机、环境中的多重交互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仅考虑人与机器人之间或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单一交互问题,且假定曲面特征已知或通过视觉等测量手段获得曲面特征信息。本文面向未知曲面加工作业,考虑人-机-环境的多重交互特性,研究协作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方法
由于元器件自身的使用寿命和系统自身固有的特性等因素,系统中长期运行的元器件,例如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往往会发生一些未知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造成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系统是不稳定的。因此,在控制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控制器的容错能力,确保当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是稳定的且具有满意的性能。容错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中存在未建模参数误差和外部扰动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能源存储设备,自商业化以来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铌酸钛(TiNb2O7)作为电池负极材料,能够同时满足高安全性及高功率密度的需求,有希望在汽车启停电源等环境中应用。但是,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性能衰减影响了TiNb2O7材料的使用,而针对这一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研究以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本文系统研究TiNb2O7材料的基本性能,分析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
单斜型磷酸钒锂(α-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稳定,电化学反应平台电压和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好,是具有前景的高性能正极材料。然而,伴随着聚阴离子(PO4)n带来的结构稳定优势,电子电导率低以及在3.0-4.8V电压窗口的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电化学过程等问题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目前,关于磷酸钒锂材料的研究存在不够深入、缺乏机理认识的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构效关联。本论文以单斜型磷酸钒锂作为研究对象
超润湿表面在自清洁、抗污、防雾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实际需求的多样化,近年来,超润湿表面的研究逐渐由单一超润湿性/单一功能向多重超润湿性/多功能发展,其中同时对油和水体现出截然不同超润湿性的表面被称为选择超润湿表面,由于这类表面可以对油水混合物实现高速、低能耗的分离,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选择超润湿表面主要分为超疏水/超亲油表面、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表面、超疏油/超亲水表面和刺激响
溴代阻燃剂(BFRs)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和难降解性,大气BFRs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前已有许多学者对BFRs在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的分配行为、气态和颗粒态BFRs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颗粒态BFRs的在大气中并非均一分布,各粒径区间颗粒态BFRs与气态BFRs的分配规律也各有差异,导致不同粒径区间BFRs对人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危害。现有
风荷载及风致响应是高柔、大跨等风敏感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风荷载的获取手段主要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然而,实际工程结构表面的风压分布通常较为复杂,基于有限个测量点和测量位置的风压信息无法得到完整的风压分布。相较于风压测量,结构响应的测量技术较为成熟且测量精度较高,利用结构响应反演未知风荷载的间接测量方法具有工程实际意义。风荷载反演要求结构参数已知,但是建筑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会产生材料
Ti/Al异种材料焊接结构以其钛合金耐高温、铝合金易成形等结构功能化和结构轻量化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迫切需求。新一代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大推力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等急需突破中厚Ti/Al结构可靠焊接难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Ti/Al异种材料激光熔钎焊的界面理论、组织性能调控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激光热导焊的方法解决1~2mm厚的薄板连接问题。为解决中厚板激光
深入理解撞击作用下含能材料中热点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是提高含能材料性能和安全性的基础。然而,由于撞击诱导形成的热点具有温升速率快、持续时间短、空间尺寸小且为单次事件等特点,导致其原位实时诊断非常困难,需要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非接触式高速测温技术。荧光测温技术能够克服辐射和拉曼测温技术在中低温区(<1000 K)测量信号弱的问题,可用于诊断该温区的热瞬态事件,但目前报道的绝大多数热敏荧光探针的弛豫寿命在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包括Framinham心脏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风险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医疗现状面临着多重挑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医生看病压力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行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智能问诊等一批试探性的应用已经证明了信息技术可以在医疗领域发光发热,这在今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有效验证。信息挖掘、信息推荐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