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反思:“一九五七文学”初探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讲话的发表,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启了中国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催生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多元。在此背景之下,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文坛集中出现一批以“为历史存真”、“拒绝遗忘”为创作理念,以还原历史真相、关注苦难人生、叩问幽暗人性为写作宗旨,以反映、描写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体裁主要涉及虚构类的小说,非虚构类的散文、回忆录等。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众声喧哗中的一个不事张扬但却厚重震撼的独特存在。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本文将之命名为“一九五七文学”。论文试图将其置于中国九十年代以来思想、文化、文学的大背景之下,讨论其发生、发展的历史的与现实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原因。   相比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右派叙述来说,九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九五七文学”显现出一种明显的进步,它对于一九五七年这段特殊历史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于揭露、控诉的层面,而是将关注点投向人性,试图全面立体展现特定历史之中的人性百态,它开始触及对历史真相的追问和责任担当的反思。这种进步与九十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正是社会的逐渐开放与多元为“一九五七文学”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受国内文学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作家自身素质、反思历史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一九五七文学”仍难与国外同类文学作品比肩。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反思的广度、力度与深度上,更表现在作家的自省意识与反思态度方面。然而,“一九五七文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显示了这个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反思的正式开始。
其他文献
萧乾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京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对萧乾小说创作观、主题意蕴、艺术特质的分析,力图从整体上评价萧乾小说的创作价值与成就。   论文分引言
宋代名臣范纯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子。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宦经历长达五十余载,两次位居宰相高职,崇高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在历史上举
纳家户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隶属银川市永宁县杨和镇。纳家户回族方言属于兰银官话银吴片永宁小片的一个方言点。近年来,随着回族研究的深入,回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成为众多学者
本文主要论述了拉康的语言观和无意识理论,以及它们对于文学批评的启迪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瓶梅》中的语言结构以及主要人物的无意识。学术史综述部分,概括介绍了拉康
本论文以新世纪十年以来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定为2001-2010这十年。研究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选刊》(共120期)和一些年选本所刊选的854篇短篇小说。论文通过对这八
“礼”是《左传》思想的核心,在《左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左传》之前,礼经历了夏、商两代的发展并最终在西周得到成熟和完善。周礼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起到
牧惠是当代文学界一名优秀的杂文家。他对当代杂文的繁荣与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笔耕不辍,以杂文创作为主要存在方式,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是当代杂文界出版杂文集最多的杂文家
人们惊异、激赏于作家孙犁的诗化、浪漫化的小说创作,而往往忽视他作为现实主义理论家巨大的理论贡献。研究者历来注重大部头理论著作的研究,对孙犁零星碎玉般的现实主义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