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住院高龄老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了解住院的高龄老人在心力衰竭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合并疾病及药物使用情况等,为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临床依据;也为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及节省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老年病科及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选350例,年龄80-99岁,平均年龄为81.84±1.49岁,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66例。2.研究方法:①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所选病例的病历资料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心衰的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并发症、应用药物、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②建立老年心衰患者资料数据库,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龄老人的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II、III及IV级分别为33.33%、38.14及28.53%;2、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依据不同的分型依据,舒张性心衰占82%、慢性心衰占95.14%、左心衰占81.43%。3、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构成:引起心衰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及老年病退行性瓣膜病。多病因常见。4、高龄老人心衰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逐渐减少。结果显示疲乏无力占84%、睡眠障碍占23.7%、部分患者还表现为精神障碍症状占3.71%。5、高龄住院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居前四位的为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ARB)、地高辛,联合用药比较常见,联合应用2种及3种治疗心衰药物的比例为59.1%及35.32。6、高龄心衰病人合并疾病情况: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居前三位的为:贫血、肾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占比例分别为32.00%、18.86%和6.00%。7.与心衰相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各项生化指标的界值,主要包括NT-proBNP、肌钙蛋白I,分别占43.44%、24.53%。8.超声指标示:左房增大比较明显。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1.高龄老人心力衰竭常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2.高龄老人心力衰竭II、III、IV级心功能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以III级所占比例略多;心衰程度有随龄加重的趋势。3.高龄老人心力衰竭以舒张性心衰最为常见类型。4.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要病因,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也比较常见。常常为多病因。5.高龄老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房颤动及贫血。6.高龄老人心力衰竭NT-proBNP常明显升高。7.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使用率最高。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ARB)、地高辛比例也较高,联合用药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