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净化受污染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我国城镇地区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近年来,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更加不容乐观的是,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首次提出用纳滤膜净化受污染的地下水。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地下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分别使用活性炭、石英砂、锰砂做为纳滤膜的预处理,研究了三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膜的运行状况,并对膜污染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清洗方法,最后进行了工程可行性的初步分析。 试验中以实际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地下水取自上海郊区的长宁、宝山、闵行、松江等地。对浅层地下水,活性炭-纳滤膜系统能有效去除原水中浊度、有机物、无机污染物和细菌等,色质联机分析结果也表明出水中有机物数目大大减少,出水水质能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指标的要求。分析了活性炭对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机理,并对纳滤膜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做了讨论。 对深层地下水,主要考察了石英砂-纳滤膜、锰砂-纳滤膜系统对铁、锰的去除。结果发现,石英砂-纳滤膜系统对铁的去除良好,但对锰的去除不够理想;而锰砂-纳滤膜对铁、锰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分别采用三种预处理时纳滤膜的通量下降速度做了比较,发现活性炭-纳滤膜系统下降最慢。 研究了操作压力、操作时间以及进水水温对纳滤膜的运行状况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用溶解-扩散模型解释了操作压力对膜通量、分离性能的变化的影响,与前人观点有所不同的是,随操作压力的增加对离子去除率降低;根据膜运行时间增加出现的膜通量下降、去除率降低的现象,揭示了运行时间对膜的影响规律;用溶解-扩散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就进水水温对膜的影响做了分析。 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膜的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推导得出了膜内和膜出水盐浓度预测模型,以及盐的浓差极化因子对膜通量影响的模型。又综合各项模型得出了膜通量随时间变化模型,与时间是呈指数关系变化的。对膜表面的垢体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一拉曼光谱分析,得出膜表面的垢体主要是CaCO3和CaSO4·2H2O,也有少量有机物。通过对膜的几种清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使用酸、碱交替清洗能使旧膜恢复到新膜性能的90%以上,但长时间使用还是需要更换新膜。
其他文献
作者对中国西北地区758例癫痫患者进行了1: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癫痫患者与对照者家族中阳性率。结果证明家族中有癫痫、偏头痛、热性惊厥患者和父母近亲结婚者其癫痫患病率
1995年1月乌鲁木齐三坪在场奶牛场爆发了犊牛地方性肺炎,病犊中出现了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腹泻等临床症状。发病率35%,死亡率39.2%,发病的28头犊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体污染物所引起的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全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对报纸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社会环境和受众偏好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为了赢取有限的读者注意力,发挥报纸的优势,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对报纸内容的呈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正>2017年已接近尾声,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间。估计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开始头疼:"隔壁财务部提交的年终总结,既清晰明了,又能作为公司下一年度业务决策的有效支撑。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资源型地区的关怀,对我们这样全省域的资源型地区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当前我省学习贯彻党的
报纸
我院运用中草药治疗小儿风热咳嗽50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0例病例中2~5岁者30例,6~10岁者20例。病程均在10天以上。
【正】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各种体裁的诗词如恒河沙数,美不胜收,而且诗的精神、诗的意境、诗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方法,也深深浸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